九合顧問觀點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新生社區新生路190號3層
電話:18129847791
微信號:yudewu88
郵件:kf@joyher.com
客戶見證可信嗎?“獨立”第三方可信嗎?汽車碰撞測試給出答案
2019款帕薩特在中保研碰撞測試中,安全成績很差,直接導致這款“神車”在2020年銷量大跌40%!
當然銷量下滑不排除受疫情影響,但依然不可忽視中保研碰撞測試作出的“貢獻”,讓一些潛在客戶對帕薩特失去了信任。雖然現在2020款帕薩特重新進行了二次碰撞測試,成績比較優秀,據說對安全結構進行了優化,但依然很難在短期內讓目標消費者重拾信心。
只能由上汽大眾自己買單。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道理,廠家說什么往往是不可信的,說自己有多么好,往往難逃王婆賣瓜的嫌疑。
不過在這里我不想談汽車質量的好壞與可信度,而是談談這其中的博弈關系,說說消費者是不是可信?獨立的第三方評測是不是可信?
那么,是不是消費者、客戶說好就一定好呢?也不一定,每個消費者的期待不同、體驗不同,對產品的需要和感情更是有著很大差別,否則也不會出現“粉絲打架”的情況。
更何況,“客戶見證”也是可以加工的,或者說是有選擇性的——廠家/商家只會說出客戶講的對自身有利的一面。甚至存在消費者、客戶被廠家、商家“買通”的情況,只要有共同利益存在,就避免不掉信息的不全面性和不真實性。這也是為什么有“水軍”存在的緣故——誰給我錢,我就替誰說好話。
所以說,所謂的“消費者證言、客戶見證”多半也是不太可信的,我們看到的信息都是經過篩選和過濾的。
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尋求第三方的公信力?畢竟在我們的認知中,第三方具有獨立性,不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能夠起到裁判和公正作用。但問題在于,所謂的“第三方”一定是獨立的嗎?
看看一些行業協會、商會,并不是為消費者維權和服務的,而是資源交流配置平臺、維持行業秩序、協調內部關系,這些機構不是對最終消費者負責的,因為他們也要生存,他們的衣食來源,靠的是行業里面的企業,而且是看繳納會費的多少給與什么層級的關照。
既然是這樣,那怎么可能是獨立的呢?
類似的,一些宣稱獨立的評測機構,真的獨立嗎?甚至有一些公益性質的機構,也不那么獨立。就像中汽協一樣,原來就有人指出,他們搞的碰撞測試,是汽車廠家送的“特供車”,那樣的碰撞測試成績能不好嗎?還比如某度競價排名,本質上是一樣的,為什么某田系私立醫院曝出那么大的丑聞?某度真的那么獨立和干凈嗎?可以說,出現那種情況是某度的收入結構決定的,被曝出來是遲早的事情,真要是監管起來,那不是相當于對百度釜底抽薪嗎?
所以啊,不要相信什么所謂的獨立評測機構、獨立排名機構(好比目前熱火的高校排名)。這些機構不過是某個利益的代言人而已。
那么,有沒有可信的第三方機構呢?當然是有的。那怎么判斷對方是獨立、權威、有公信力的呢?
很簡單,這樣的機構要與消費者群體利益一致!
因為中保研也希望汽車安全質量高,只有汽車安全性越高,造成的安全事故損失才越低,他們賠付的保險費才可能越低,所以中保研的數據才會相對更客觀——誰也不會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這是出發點上的不同。
因為出發點不同,那么做事的模式就完全不同。為了確保碰撞測試數據的真實性,肯定不是測試過去那種廠家送的“特供車”,而是隨機從4S 店選出來的任意一款車進行碰撞測試,這樣就更接近實際。
保險公司確實承擔起了這樣的角色,畢竟搞這種測試,要有公信力,還要保證有資金投入、設施設備投入,個人是負擔不起的。相對來說,無論對廠家還是對消費者來說,這才是真正的第三方。
所以要想讓消費者受益、有一個良性的競爭格局,就必須有一股基于利害衡量基礎之上的獨立的第三方力量,在機制上能夠做到對沖,否則其他都是忽悠人的。
(本文為九合顧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