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顧問觀點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新生社區新生路190號3層
電話:18129847791
微信號:yudewu88
郵件:kf@joyher.com
薪酬跟隨戰略,而不是經驗
案例:
A公司是一家幾百人的小企業,管理還處于最基礎的人治階段。老板楊總在外出學習期間認識史先生,史先生畢業于國內名牌大學,具有多年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擅長薪酬體系建設。
楊總高薪聘請史先生為A公司搭建薪酬體系,史先生根據他以往的經驗定制了一整套薪酬管理方案,包括薪酬策略、崗位價值評估、職級職等、常規激勵等方面,細分非常詳細。然而在推行實施過程中卻讓公司上下抱怨連天,更有不少員工因此流失。
面對這種情況,楊總對史先生說,我花大價錢請你來,沒想到你卻只會做表面文章,史先生也因此憤然離去!
咨詢顧問看法:
薪酬跟隨戰略,這一點不分企業大小。為什么大企業的薪酬體系在小公司難以落地?因為薪酬跟隨的不是戰略,而是經驗,而經驗往往具有局限性,在大企業是激勵,在小企業有可能就是鬧劇。
在薪酬改革中,他根據以往的經驗定制了一整套薪酬管理方案,包括薪酬策略、崗位價值評估、職級職等、常規激勵等方面,細分非常詳細??瓷先ズ苊?,但卻完全背離了薪酬設計的流程,遭遇滑鐵盧是必然。
從戰略層面看,企業所處的階段與發展戰略,決定了人資戰略和薪酬策略,到底是領先型、滯后型還是跟隨型,不是經驗之談,而是必須從戰略中一脈相承。否則,領先型戰略匹配滯后型薪酬,結果怎么樣,應該不難預料。
薪酬設計竟然沒有外部調研,沒有內部溝通,更沒有數據分析與測算,如何確保企業薪酬競爭力、內部的公平性以及人工成本的可控性?這種拍腦袋套模式的薪酬方案,企業竟然敢推行?員工反對就對了,否則就意味著企業人工成本黑洞的形成。
即使薪酬與戰略方向一致,我們也不能忽視制度層面。薪酬設計中,工作分析與評價是關鍵的一環,但也是最容易被中小企業忽視的。事實上,工作分析是薪酬體系設計和結構設計的基礎工作,只有進行了工作分析,才能開展后續的工作評價。
工作分析包括梳理企業整體經營目標、業務模式、工作流程,明確部門的職責和工作劃分;進行職位職責的調查分析;編寫職位說明書。這些在大企業都是成型的,只需要整理分析就可以,拿來就能用。但在小企業,能有個制度就不錯了,你問十個人,不一定能有人清楚經營目標;至于業務模式,估計老板也不一定能說出來;因為經常出現一崗多責的局面,工作流程、崗位職責很難區分。
如果為了薪酬設計,把工作分析做到極致,將是一項非常巨大的工程。當然,大部分小企業根本不重視制度流程,他們只要結果,要改變這種思維模式非常難,于是大部分在做薪酬設計時,選擇套用其他大企業成型的模板。
工作分析流于形式,工作評價還有參考價值嗎?這時候做崗位價值排序,能不引起眾怒?從另一個角度看,小企業還處于人治階段,家族因素幾乎是避不開的怪圈。你因為出納不重要,但恰恰就是只聽老板娘的,工資能低了?用大企業的邏輯做崗位價值評估,不如讓老板直接排序,反而更實用。
至于薪酬結構,并非越細分越好??吹胶芏嘈∑髽I的薪酬就是一大塊,當時非常不理解,為什么不要工齡,不提倡滿勤,不注重學歷?要知道,任何一個結構,都是可以提要求的,也就相當于一個激勵點。后來才了解到,無論你如何設計薪酬結構,員工知道,他的工資總額是不可能增加的,何況,小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已經有意識地屏蔽了高學歷人員。
很多小企業是不做薪酬控制與管理的,連薪酬分析都沒有,當時我還納悶,難道不擔心薪酬超支?大企業幾乎都會做薪酬分析,評估人事費用率,擔心人工成本超支,但對小企業而言,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大部分小企業,薪酬已經低到極限,不干活就沒工資。
即使薪酬方案是完美的,但從技術層面看,小企業缺乏有效的執行和相對應的理解力。如果薪酬方案復雜到難以理解,員工為什么不能抱怨;如果薪酬偏于激勵而忽視基本的安全感,離職或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