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及事業單位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新生社區新生路190號3層
電話:18129847791
微信號:yudewu88
郵件:kf@joyher.com
醫院工資改革的迫切性(案例分析)
2010年3月23日清晨,鄭民生,這位失業、失戀、無產的前外科醫生,來到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小學門口,在55秒內連續刺殺13名小學生,造成8死5傷的慘痛后果,并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傷害兒童、發泄戾氣的惡性示范。4月28日,鄭民生被執行死刑,他殘害無辜,固然是罪不可赦,但是行刑的槍聲響過以后,社會的傷口無法抹平,就在他被槍斃的那一天,又發生了一起殺童案件。
鄭民生,1968年出生,在中專最為紅火的年代考上當地一所衛校,并在1990年畢業后進入一所效益非常好的國企職工醫院工作,可以稱得上是天子驕子了。為什么偏偏這樣一位天之驕子、一名外科主治醫師、一名應該具有“父母心”的“醫者”,帶頭走上報復社會、甚至是對少年兒童慘下殺手的不歸路?
解讀鄭民生現象,可以從政治、社會、文化、心理等多個路徑出發,得到若干種不同的結論,并引伸出若干個教訓,這里,我僅僅想從勞動工資這個角度來考察。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中國分配制度的基礎。所謂“按勞分配”,其定義是指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對社會總產品作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其基本內容就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其基本原則就是生產要素按照貢獻參與分配。
但是我們看到,天之驕子鄭民生勤勤懇懇工作18年后,居然還不能依靠自己的收入在當地獲得最基本的生活物資——住房,進而因無房而難以解決人生最大的問題——婚姻;而 且,這樣一位內科外科兼修、最后獲得外科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和“鄭一刀”綽號的醫師,勤奮工作18年,居然也不能依靠自己的技術勞動獲得后半生的任何保障,且在離開公職后居然就不能再次獲得體制內外的工作崗位,以及體制內外的任何救濟和幫助——這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難以想象的!
1999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按勞分配原則修補加上了“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在此前及此后,“按勞分配”這個“主體”已經逐步讓位給“按資分配”這個“補充”了,據統計,中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而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到2005年上升了20%。
那么,資本是如何在醫療衛生行業取得其收益的?我們可以看看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湖南湘雅醫院天價蘆筍片事件,“一瓶出廠價15.5元的蘆筍片,經由經銷商批發,價格為30元-40元。銷售到醫院的價格,飆升至185.22元。醫院再根據藥品加成的規定順加15%,到患者手中變成了213元。利益鏈條,就在30元-185.22元之間展開”,從公開的報道看,鄭明生并不是一個懶惰的醫生,但他依靠自己一千多元的月收入買不起房子,顯然并沒有獲得這方面的收入。
這是藥品作為資本的收入,其他的資本呢?中國的“看病貴”,除了貴在藥費之外,檢查費也是一筆巨大開銷。很多醫院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時都采取職工入股的方式,入股之后再按照收益分紅,檢查次數越多,機器成本也就攤得越薄,分紅相應就會越高。而據說鄭民生因底子薄錯過單位改制入股,也失去了這樣的分紅機會。顯然,鄭明生們再努力工作,工資收入也遠不能與一次“投資”的收益相比,這也是他灰心喪氣的重要原因。
中國外科醫學權威裘法祖老先生曾經多次引述一句古語“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在裘老學習成名的歐洲,醫生收入遠遠高于一般中產階級,優厚的薪水能夠保證醫生們德比佛高、術與仙齊。留洋歐美的學者汪丁丁先生也曾經多次指出,“只要能夠保證每月1.5萬至2萬元人民幣的合法收入,醫師就愿意遵守他們的‘希波拉底誓言’”。
中國改革開放30多載,按勞分配的原則已經是漸行漸遠,在醫療衛生領域更是沒有執行按勞分配。一次分配沒有明確國家、醫院及勞動者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關系,沒有建立醫務人員勞動報酬正常增長機制,鄭明生們的工資增長遠遠趕不上醫院利潤的增長。二次分配也沒有以制度形式明確各級財政用于鄭明生們的社會保障以及轉移支付的支出比例, 所以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也難以確保。同時,分配的調節和監管不夠有效,比如,個人所得稅征收存在“逆向調節”、“劫貧濟富”的現象,據統計工薪階層在個人所得稅中占了近一半,成為實際的個稅繳納主體。
始于2007年的事業單位工資套改僅僅為規范醫生表面收入掀開了門簾之一角,似乎還沒有人認真研究怎樣在初次分配中體現鄭民生們高風險、高技術勞動的尊嚴,如何用合法的收入來保證醫生的職業操守、醫生們的灰色收入到底有多少、醫生的勞動如何定價、撇開藥品等有形商品之后的醫療服務怎樣合理定價、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生收入分配制度等等課題,無論在政府機構還是在科研院校似乎都鮮有研究建樹。
所以,我們可以說,醫院利益分配體制的失衡造成了鄭民生個人的悲劇,也造成了醫療衛生行業和全社會的悲劇,醫療衛生行業工資改革勢在必行,而且必須朝著憲法規定的“按勞分配”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