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及事業單位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新生社區新生路190號3層
電話:18129847791
微信號:yudewu88
郵件:kf@joyher.com
談現行高校人文社科類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
引言
隨著我國大學建設的快速發展,創辦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成為很多高校發展的重要模式。許多高校逐步將注意力調整到學校內涵建設上來,其中師資隊伍建設和科研水平提高成為內涵建設的重點。而高校教師科研管理工作卻并未跟上學校整體發展的步伐。在高等院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過程中,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由于其學科自身特殊性,在科研評價實踐中遇到復雜的現實環境,因而導致了高校人文社科類教師科研管理工作中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的弱化。因此,如何完善人文社科類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越來越引起高校管理部門的注意,成為目前高??蒲泄芾砉ぷ髦屑毙杞鉀Q的問題。
現行高校人文社科類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當今高校中,由于對不同學科特點差異性的忽視,導致評價方法缺乏動態性,或者是部分高校過于重視定量評價,導致科研評價中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所占比例的失衡。
1.評價理念未體現出以人為本
基本的評價理念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特色,對教師科研績效進行科學評價。以往的高校管理者過分注重終結性和獎懲性評價,僅僅測量被考評教師的工作成果,容易造成考評工作變成“監督業績和目標達成程度”,導致教師對于評價結果的消極判斷。未能起到激勵教師科研工作和關注教師動態發展的作用。
2.量化評價指標過度
量化評價在很多高校采用的評價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人文社會科學相當一部分的研究是針對精神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成果要做到完全量化實屬不易,也并不科學。片面的強調量化評價指標,會導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質量與數量嚴重脫節, 還易造成不良學術風氣的泛濫。
3.定性與定量結合度不理想
單一使用定性評價結果的差異性使得人文社科科研評價體系都有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的設計,但由于定性評價難以通過結果充分體現出來,定量評價就對最終的評價結果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由于定性與定量結合度不理想,導致評價結果不能真實反應定性評價的部分
人文社科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和活動方式為研究對象的科學部類,絕大部分屬于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的范疇,學術規范具有鮮明特征。人文社科類教師的科研績效評價在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人文社科科學研究和其科研成果自身特點后,人文社科科研績效評價應該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性是最高標準的原則
把創新作為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最高理念,將鼓勵創新和重視原創性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貫穿于整個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體系之中,這樣才能促進整個學術研究沿著創新的正確方向前進,才能真正體現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意義。
2.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成果的社會化,讓社會科學研究立足社會實踐。因此社會科學研究應該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可以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產生提高生產力,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也可以通過對生產經營做出正確決策,從而產生間接的經濟效益。
3.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原則
定性評價方法是以評價者的主觀判斷為基礎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者依據個體的經驗與學識水平對評價對象的學術價值、水平給出直接的判斷。定量評價是找到衡量差別的可操作性定量指標來體現原來難于量化的“量的差別”,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中,一定要把定性和定量標準相結合,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
人文社科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總結現行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按照上文所述的人文社科科研評價體系設計原則,筆者沿著定性和定量兩條平行路徑,通過專家意見法對高校人文社科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做出了如下設計:
1.定性評價指標設計
定性評價延用同行評議的方法,評價目標是人文社科教師的科研成果。定性評價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為三個一級指標和各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一級指標評分采用百分制,二級指標視學科特點賦予不同的權重和指數,歸總得分(如表1所示)。
(1)成果性質指標。按科研成果性質也不同,可大致將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分為三類:①功能性成果:通過對各種門類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將各學科的基本理論應用于實踐中,發揮人文社會科學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宣傳功能而取得的成果;②管理性成果:根據組織對內外部環境和影響組織的各種變量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能夠促進組織完成規劃、決策、方案等成果;③理論性成果: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中取得了突破的成果。
(2)創新程度指標。創新是人文社科科研成果最重要的屬性。本文設計了以下幾個二級指標來衡量科研成果的創新力度:
①互引比率:科研成果中引證其他成果的理論和方法的次數與本成果中的理論和方法被其他文章所引用次數的比率?;ヒ试礁?,說明引證他人成果較多,而他人引用本成果不多,創新力度自然不強。
②先進性: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專家評價時可根據填補空白、國際領先、國內領先、部分創新等四種類型給分。
③完備性:衡量科研成果在知識結構的系統程度和資料、研究方法、理論前提、概念和邏輯的可信程度,以及引證規范程度。主要參考成果的系統性、可靠性、引證規范性幾個方面。
④唯一性: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論和方法在該學術領域內首次提出的??紤]到學術難度和地域差別因素,科研成果國際唯一性應該高于科研成果國內唯一性。
(3)作用強度指標。作用強度是指某項科學研究成果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作用的時效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具體指標有:①應用時滯。是指某項研究成果問世后多少時間內被引用或應用于實踐。 評分可依據各學科情況及研究成果特性進行確定。②擴散系數。是指某項科研成果問世以后應用的單位涉及的學科領域越多,說明其擴散的范圍越廣,作用的強度也就越大。其評分的計算可以采用成果應用所涉及的學科數乘上基礎評分的方法。③適用度。是指某項研究成果在應用過程中對用戶的滿足程度和接受的難易程度。適用度可分為完全適用、較好適用、一般適用、勉強適用、較難使用等五種類型,分別給予不同水平的分值。
表1 定性評價表
評價指標 得分(分值)
成果性質 功能性成果
管理性成果
理論性成果
小計
創新程度 互引比率
新穎性
完備性
唯一性
小計
作用強度 應用時滯
擴散系數
適用度
小計
總計
2.科研績效量化評價
科研績效量化評價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科研項目評價,這部分內容主要針對與人文社會科學結合較密切的學科的科研項目,如經濟、管理類學科??蒲许椖肯略O科研經費和課題性質兩個評價指標,根據各學科情況賦予權重分值。二是科研成果評價,下設成果獲獎、成果影響程度、學術論文、著作四個二級評價指標,各二級指標下有數量不等的三級指標,同樣根據各學科具體情況賦予權重分值(如表2所示)。最后,得出科研績效量化評價的總分。
表2 科研績效量化評價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得分(分值)
科研項目評價 科研項目 科研經費
科研性質
科研成果評價 成果獲獎 國家一等
國家二等
國家三等
省部一等
省部二等
省部三等
成果影響程度 被引用廣度
被引用比率
學術論文 國際檢索
國內核心
國內檢索
著作 專著 10萬字以上20 萬字以下
20 萬字以上
編著 10萬字以上20 萬字以下
20 萬字以上
3.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
表1和表2分別為科研績效評價的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個方面。評價時應結合學科特點,對定性和定量評價分別賦予權重,從而得出綜合得分。這種設計一方面是遵循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另一方面考慮到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很多科研成果在定量評價中可量化評估之處并不多,此時定性評價就成為主要的評價方向。
評價流程實施和評價結果的運用
1.設計評價流程和評價方法
在設計績效評價指標及制定評價標準時,應廣泛聽取教師對績效評價及其標準的意見;評價結束后,有關職能部門及時統計分析評價結果數據,作為修訂評價體系的依據。
在實施評價指標過程中,學校需要制定一套績效評價規章制度,以確??冃гu價能按公正、公平的原則及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進行,嚴懲弄虛作假和學術腐敗,保證評價過程做到實事求是。
2.充分運用評價結果并形成正面激勵
利用各部門匯總資料,對于評價結果優秀者,給予優先晉升工資、職稱;同時學校一次性給予獎勵。評價結果合格者學??梢岳^續聘任。對于評價結果不合格者,由被評者本人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及目標,學院可以根據本人的態度及改進方案的可行性,采用低聘或試聘的方案。至此,完成了一輪循環周期,學校和教師都已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目標進入下一個循環周期。
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結果結合起來評價高校人文社科類教師科研的綜合績效,使得高校能夠了解教師的科研績效情況,為高校對教師的薪酬職位進行調整提供依據;同時為高校任用人才提供參考的信息;也為教師提高自己個人方面的素質指明了方向。
結束語
科學合理的人文社科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營造高校內部和諧的學術氣氛,以保證學??傮w目標的實現。因而,對于追求各學科全面、均衡發展,努力向研究型大學轉變的各大綜合性高校以及擁有各類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高校來說,其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應該成為高??蒲泄芾砉ぷ髦胁豢珊鲆暤囊粋€重要部分,在高??蒲泄芾砀母镞^程中予以足夠的重視。